比起营养,吃早餐其实是为了「调节自律神经」!日本医学教授:早上2个小习惯让身体变健康

改变早上的「一个」习惯,一整天就会改变!

为了「放慢脚步生活」,首先要注意的是早晨的生活方式。

你平常都怎麽度过早上的呢?

应该有很多人的早上除了忙还是忙,总是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度过吧。

有人说,「早晨的一分钟相当於中午的三十分钟」,可见早上是多麽地忙碌。

但是对自律神经而言,最应该避免的生活习惯就是「慌慌张张地度过早上」。因为一起床就手忙脚乱,忙东忙西的话,交感神经就会开始活跃,副交感神经马上就不运作了。

身体在我们睡觉时,副交感神经较为活络,身体是以这样的状态迎接早晨的。好不容易经过一夜好眠,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得到提升,但一到早晨就开始手忙脚乱的话,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就会瞬间下降。

老实说,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。

早晨本来就是从「副交感神经活络」转换为「交感神经活络」的时间点,就算什麽都不做,副交感神经活性也会慢慢下降,交感神经会上升。因此,这时候就必须特别注意。

为了放慢脚步生活,「自律神经的转换」不应太过急遽地进行,最重要的是,「让副交感神经活络的状态慢慢转变为交感神经活络的状态」。

听起来好像很难,不过这里其实仅需注意一件事:只要悠闲地、慢慢地行动就好。

慢慢起床、慢慢洗脸,吃早餐、刷牙、上厕所、换衣服,不管做什麽都慢慢做,然後,边喝咖啡,边慢慢地看三十分钟的报纸。

这种「近似拖拖拉拉的缓慢意识」就是让自律神经顺利切换的秘诀。

如果你总觉得「早上就是忙,没什麽时间」,那也不用所有的动作都放慢速度做,但最少希望你能导入一个「缓慢行动」:只有刷牙慢慢刷,只有换衣服慢慢换,或是在家里的走廊上慢慢走,什麽都可以,反正请把「放慢脚步」带进忙碌的早晨吧。

这种「近似拖拖拉拉的缓慢意识」能让身体恢复,使副交感神经活性上升。

当然,最理想状况是有「悠闲缓慢的三十分钟早晨」。不过假使做不到,只要能改变为「缓慢意识」,即使一点点也好,自律神经就会获得调节。请一定要试试看。

失败的「早晨」,带来失败的一天

人们常说「早晨的生活方式将会决定一整天的状况」,这在医学上来看也是如此。

我们的身体在早上的时候,会从副交感神经活络转换为交感神经活络,而後的一整天,几乎都会持续处於这样的状态,直到晚上,副交感神经才会再慢慢活络起来。虽然每天可能会有些许不同的变化,不过大致上整个流程是这样的。

也就是说,早上的时间手忙脚乱的话,副交感神经会瞬间被抑制,如此一来,那一整天下来,副交感神经就可能都没什麽机会恢复了。

而持续兴奋、紧张的状态,会让那一整天的血流不顺,当然也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、焦躁不安、判断力迟钝。

为了避免度过这样失败的一天,「早晨的生活方式」就显得很重要。

放慢脚步、优雅地度过早晨,让「副交感神经活络」的状态慢慢地、慢慢地(真的非常缓慢地转换成「交感神经活络」的状态。

而象徵这个行为的正是「悠闲缓慢的三十分钟早晨」(或是「早晨的缓慢意识」。

早上的生活方式真的很重要,请务必实践「缓慢的早晨」,跟「忙碌的早晨」说再见吧。

三餐的目的,是为了「有规律的刺激肠道」

和度过早晨的方式有关,接下来,来谈谈关於早餐的事。

早餐,从很多角度来看都很重要,不过在本书中,将把重点放在「开启肠子的开关」这个部分。

先前已经说过,早晨是从副交感神经活络转换为交感神经活络的时间点;此外,也曾在前言中讲述过,内脏(肠子是在副交感神经活络时才会积极运作。

如此说来,是不是表示,当我们睡觉时因为副交感神经较为活络,所以肠子就会努力工作呢?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唷!

理由很简单,因为睡觉时没有「刺激」。

肠子是个很有趣的内脏器官,只要稍微给予刺激,它就会有所反应。即使在动手术时,只要轻轻敲肠子,它也会开始蠕动。

也就是说,肠子必需要有适度的刺激。在受到适度的刺激後,肠子就会开始积极工作,制造出优质的血液,再把血液运送到全身。这是其整体的运作机制。

早餐,正是一个刺激。早餐,扮演着启动肠子开关的角色。

所以早餐一定要吃。

饮食的基本原则是「适量规律」

就如同人们常说的那样,早餐确实有「补充一整天能量」的功能。

不过,只要不是在上午就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人,早餐其实没有必要吃太多。

以我自己来说,虽然我从一早开始就要动好几个手术,但我的早餐并不会因此吃得特别多。早上起床後,喝一杯水,顶多吃个香蕉、优格和一片吐司而已,然後就是实践「悠闲缓慢的三十分钟早晨」,慢慢喝杯咖啡。只吃这样,营养也很够了。反正,早上最重要的目标只是「吃东西」。

请特别留意这点。…